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论民族和宗教工作(2012年11月8日以前)

发布时间:2020-02-27 15:14    来源:机关党委    字号: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畲族经济要发展,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走开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

  习近平:《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1988年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民族工作是我们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致力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是我党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民族工作的立足点在于发展经济,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才有可能谈民族的真正平等。要制定一些扶持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给他们以更好的帮助。要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还要注意发展、整理民族文化,办好民族中学。

  习近平:《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1988年9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现阶段执行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战略方针的指导思想。

  当前,民族问题更集中地反映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建设的问题上。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使他们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才能够解除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各民族得到共同的繁荣。这是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主要内容,是少数民族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石,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消除了民族压迫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民族平等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但是,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首先就要消除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目前,全国扶贫工作的主战场已开始转移到少数民族地区。90年代,闽东畲族地区开始从解决温饱问题为重点的摆脱贫困时期,进入以经济开发和开放为重点的实现小康时期。这一时期,我们要巩固和发展80年代的成果,力争尽快缩小畲族地区与闽东、与全省全国先进地区的经济差距。要从本地区的优势出发,扬长避短,兴利除弊,使区域生产要素不断优化,建立起一种最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使其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帮助,但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闽东本身又是贫困地区,所以不可能有更多的外来力量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支持和帮助的意义主要在于增强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要使自身生产力水平同外部支持力量相结合以发挥最佳效益。这就是说,民族地区要提高内部生产力,增强对外部援助力量的吸引和吸收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在接受国家帮助时要有相应的辅助能力,不能说国家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如果把补助看成孤立的经济项目,而不投入相应的力量以扩大效益,那么,一旦补助中断,工程就无法继续进行。闽东畲族地区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到外力扶持与内力,即自身生产力的提高紧密结合。在起步阶段,需要的外力扶持可以多一些,但犹如羊羔断奶一样,这种经济上的扶持只是暂时的,必须逐步增加断奶后的独立生活能力。而且,在接受国家的帮助时,畲族地区本身也应具有最起码的生产辅助能力。比如,国家投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兴建水电站,目的是为了解决群众的生活照明和乡镇企业用电。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通村入户的线路资金,还是不能受益;此外,还要有技术消化能力,技术消化能力不足也会使许多投资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因此,畲族地区在外来“输血”的同时,一定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这就是要根据本地的特点大力发展生产力,开发资源和开拓市场并举,走出一条具有畲族山区特色的市场、技术、资源相结合的开发路子。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要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摆脱封闭、单一的自然经济状态,向商品经济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今后扶贫资金要重点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扶持他们兴办乡、村两级经济实体,增强民族地区经济的“造血功能”。要提倡科技扶贫,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能人,让畲族群众掌握一些实用技术。还要提倡有关单位与畲族贫困地区重点挂钩的扶贫方法。我刚到闽东的时候就去过坦洋村,这是福安县民委重点挂钩的单位,靠巨峰葡萄脱贫。1988年人均收入700元。这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的。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的自然地域分工条件,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根据民族的特点建立自己的“种、养、加”的经济模式。比如办好庭院式经济,按户创建小果园、小茶园、小山村、小池塘,大力发展乡村企业等。提倡短中长结合,种养加结合。我走了几个地方,像巴地、崇儒等地都是靠蘑菇、食用菌、生猪、茶叶等项目发展起来的。这些都是中短期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当然,还要有一些中长期项目,这关系到后劲问题。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一般来说,由于传统的原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力量薄弱,交通运输不便,人才短缺,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力量雄厚,交通运输便利,人才济济,但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这样一种反差,决定了闽东畲族地区的发展要走一条“双向开放”和“双向开发”的道路。

  “双向开放”即对内、对外同步开放。一方面积极参与本地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竞争,加强外引内联,大力引进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进行优势互补;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交换,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双向开发”即资源和市场同时开发。一方面大力开发本地区的“山海田”资源,开辟与之相关的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开发市场,开拓商品流通渠道,根据市场需要努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与之配套的加工业,为广大农村特别是畲族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大的用武之地。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从战略的高度,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有着天然的联系,善于反映少数民族的意愿和要求,是我们在民族地区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的纽带和桥梁。在民族地区的具体工作中,少数民族干部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从总体上说,我们闽东的少数民族干部还是偏少的。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立即花大力气去抓。特别应强调三个方面:一是要继续培养和不断提高现有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二是注意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后备力量;三是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在地、县二级要有一定的比例。对少数民族聚居在千人以上的乡、镇应创造条件,至少要配备一个少数民族的副职领导。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要树立长远观念,即要注意从中小学开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办好现有的民族小学、民族中学,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少数民族的教育面。没有民族学校的地方要注意吸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要为大学输送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可以采取代培或者定向招生的办法培养少数民族的大中专学生。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任何民族都有其区别于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累而成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综合丰富了人类的文明。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其中当然也包含少数民族文化。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民族工作十分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党政领导要经常过问民族工作,行动上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对少数民族都要有适当的照顾。切实帮助少数民族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各级民委、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服务观念。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作为党委和政府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民委和民政部门要把搞好民族工作作为自己崇高的职责,要经常深入畲族聚居地了解畲族人民的生活,及时反映和解决问题,切实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习近平:《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1989年6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比如,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智慧深邃的宗教哲学,影响着民族文化精神;深刻完备的宗教伦理,强化了某些道德规范的功能;异彩纷呈的宗教艺术,装点了千姿百态的艺术殿堂;风景秀丽的宗教圣地,积淀为旅游文化的重要资源;内涵丰富的宗教礼仪,演变为民族风情的习俗文化。

  习近平2003年7月10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宗教问题,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以及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宗教问题所具有的特殊复杂性。

  习近平2004年4月15日在浙江省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宗教存在根源的长期性决定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不仅过去长期存在,将来也还会长期存在,不可能强制地消灭它。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少人为消灭某种宗教的事件,如早期古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迫害,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与北周、唐代、五代时期的后周也曾经发生过禁佛事件等,最终都没能达到目的。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宗教存在的根源在于现实社会,而现实社会的矛盾斗争和不平衡发展的长期性,又决定了宗教根源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习近平2004年4月15日在浙江省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宗教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实体。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矛盾的反映。宗教在全世界都是同社会政治斗争相联系的。当今世界因宗教问题引起的重大冲突,背后都是经济、政治、民族利益的冲突。

  习近平2004年4月15日在浙江省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宗教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决定了宗教工作是一个关系党的执政前途和命运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我们在今天的条件下做宗教工作,不仅是一个对宗教事务管理的问题,也不仅是一个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统一战线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充分认识宗教的长期性,锲而不舍、深入细致、反复耐心地做好宗教工作;既不能操之过急,跨越阶段,也不可当办不办,畏缩不前。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积极稳妥地做好宗教工作。

  习近平2004年4月15日在浙江省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要努力团结和引导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不断增强接受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自觉抵御境外渗透活动,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要启发和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提高文化教育水平,为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新生活方式服务;要帮助和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努力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

  习近平2004年4月15日在浙江省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刻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问题,正确总结党的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而得来的,已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爱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一致支持和拥护。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不可偏废。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要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也要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必须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远远大于信仰上的差异性,绝不能把这种信仰上的差异引导到政治上的对立上去。在处理和宗教界的关系时,必须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宗教事务作为社会事务的一部分,政府必须依法进行管理。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使宗教与我国社会和睦相处,各宗教之间和睦相处,使信教群众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习近平2004年4月15日在浙江省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用先进文化引导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由于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些人思想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混乱,希望到宗教中寻求精神慰藉,这为宗教的传播和扩大影响提供了空间。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强基固本,解决好社会变革中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要始终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2004年4月15日在浙江省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鼓励和支持宗教界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路子。任何宗教都要适应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才能存在和延续。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存在和延续的客观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当前和今后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我们从事统一战线和宗教工作的同志作出努力,也需要宗教界自身作出努力。要与时俱进,认真处理好传统与时代、继承与发展、教情与国情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

  习近平2004年4月15日在浙江省宗教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要坚持民族团结和平等的原则,贯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努力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要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打击一切包藏政治图谋、危害社会秩序、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邪教活动。

  习近平2004年8月23日在甬温绍舟台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省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既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维护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贡献,又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我省的民族工作。

  习近平2005年12月22日在浙江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12月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发展。做好民族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实现科学发展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同省内一些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认真做好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是我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把扶持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纳入“十一五”发展的具体规划。要对民族地区优先实施帮扶政策,逐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进“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百亿帮扶致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改善民族地区的发展能力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条件。少数民族地区要创新发展思路,挖掘潜力和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充分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自治权利,用自治法促进发展、促进改革、促进和谐,将我省的民族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习近平2005年12月22日在浙江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12月版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许多是因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我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维护民族团结,极大地凝聚各少数民族群众的力量,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2005年12月22日在浙江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12月版

 

  各级各部门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谐的实事好事,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使在浙江的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比如,要高度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疾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就学、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法律援助和经营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问题。民族问题无小事,民族问题高度敏感,个别矛盾、局部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习近平2005年12月22日在浙江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12月版

 

  处理民族问题,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坚持依法、慎重处理。对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要用团结教育和疏导化解的方法解决,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发生,尤其要妥善处理外来少数民族人员与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对属于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都要依法处理,同时注意方法策略;对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要坚决依法打击,有效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渗透和破坏,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探索建立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长效机制,努力把各类突发性事件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还要教育和引导全省人民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视情况满足少数民族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需要,注意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

  习近平2005年12月22日在浙江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12月版

 

  以大局为重,积极为全国民族地区的协调发展作贡献。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有能力、也有责任积极支持省外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这不仅是我们“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央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还是我们体现民族道义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的重点是做好三件事:一是积极做好西藏那曲、新疆和田、贵州黔东南和黔西南等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建立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展支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对口支援地区加快发展。二是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发挥我省人才、产业优势,利用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加大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并探索更加有效的开发途径,促进我省与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三是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来浙学习、培训、挂职、考察等工作,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协助,不断深化我省与民族地区的兄弟情谊。

  习近平2005年12月22日在浙江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12月版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