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首创“三交”普法工作机制破解“孝公难题”
来源:法宣科 时间:2020-08-19 15:57

  三明市探索建立‘三交’普法工作机制,采取交清单、交问题、交卷子的工作方式,不断提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水平,推动全民普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制定印发《三明市建立与完善‘三交’普法工作的意见》,对50个重点市直部门、单位制定8类100项普法责任清单”。

  2300多年前,秦孝公励精图治,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有一天,秦孝公问商鞅,我们制定出这么多法律,如何才能让老百姓人人知晓并普遍遵守呢?这一问题被当代学者称为“孝公难题”。作为闽学之源的三明,对破解这一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9年以来,加快完善“三交”普法工作机制,为破解“孝公难题”作出了新时期普法的“三明回答”。

  “交清单”,提升普法精准性 

  普法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在进行到第七个五年规划之际,对“谁来普”“普什么”的研究探索已成为新时期普法的一大核心问题。对此,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市委、市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依法治市办2017年4月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三明市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三明市“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考核管理办法》。2019年以来,建立健全“三交”普法工作机制,连年准确制定“普法清单”,切实增强普法工作内容准确性。目前,对50个重点市直机关部门、单位量身定制8类(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惠民为民、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安全、提高全民素养、各行业新法)100项普法责任清单,推动各个机关真正把普法责任“扛在肩上”,做到普法责任与本部门本行业工作的深度融合。

  “交问题”,提升普法导向性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三明市把握“木桶原理”,找差距、补短板,列出“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交问题”的方式,将问题提交相关单位,并督促有关单位以“供给侧”导向开展普法。截至目前,以突出“关键少数”,推动学法用法;推行“三项制度”,开展以案释法;把普法融入到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等15个方面问题向30多个相关单位下发了问题整改清单。围绕“三大攻坚战”、扫黑除恶、疫情防控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以案释法,连续制作两本1万多册普法案例选编。沪明小学被市普法机构确定为建立“三交”普法新机制试点单位,着力让法治成为校园底色。“这所新建的学校,设置48个教学班,共有学位2160个。一开始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法治建设。”副校长方芳介绍,“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校园将‘沪沪’‘明明’作漫画吉祥物,帮助同学们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小公民。”

  “交卷子”,提升普法实效性 

  评价“七五”普法是否取得实效,不能仅凭制度和文件说话,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切实感受到“获得感”,才是“七五”普法的实效体现。对此,三明市采用“交卷子”的方式,既要求各普法责任单位报送工作实绩,由上级部门对其进行评测,又要求将普法宣传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以各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让群众担任普法工作“评卷人”,组织“七五”普法问卷调查。例如,在“e三明”微信公众号开办专栏,律师在线咨询;建立67个民营企业普法联系点,进行法治培训;开展“法律普及战疫情·法治保障暖人心”法治宣传活动等。目前,三明市建成9个国家级、6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连续两年获全省第一,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称号,342名领导干部参加任前法律法规测试,19235名公务员参加宪法法律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