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为民绘就最暖风景
来源:法宣科 时间:2021-08-23 09:40
        践行法治为民,提升司法行政服务水平。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大力推进减证便民、开展“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打造新时代调解工作升级版……今年来,三明市司法局在法治政府建设中,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在补短板、强弱项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聚焦“获得感”,创新服务工作机制

 

  今年23岁的小陈,现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今年初,他在申领律师执业证时,审批手续的“速度”,让他切身感受到“减证便民”的便利感。

  “以前,办理这项业务,必须提供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经历证明以及未受刑事处罚等一堆证明,十分烦琐。”小陈表示,“现在只要签一份书面承诺,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明,不到半小时就办好了。”

  从“一堆证明”变“一份承诺”,是市司法局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便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和“痛点”,去年12月,市司法局牵头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制定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事项目录及承诺书等参考范本,组织开展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的梳理、确认、公布、实施等工作,实现“减证便民”真落地、见长效,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有123个部门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涉及954项政务服务事项及1223项证明事项。

  温情柔性执法,是市司法服务创新的另一道风景线。

  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三明市秉持“处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初衷”的理念,积极在执法方式上守正创新,用更具温情的执法方式代替生硬冰冷的“一罚了之”,将“柔性执法”融入日常执法中,全面开启执法“新模式”。

  自2020年起,市司法局大力推动柔性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和实施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等“三张清单”制度,推广运用说服教育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柔性执法”渐成趋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城管局、交通局共办理各类免罚轻罚案件774件,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今年7月,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升级形成柔性执法“四张清单”制度,健全完善柔性执法工作机制和配套文书范本,将柔性执法全面推广到全市其他行政执法领域。

  规范执法,深度普法。三明市通过健全“三交”(交清单、交问题、交卷子)普法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在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实时普法,法治春风吹遍沙溪两岸,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聚焦“幸福感”,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6月18日,市司法局与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全省首个残疾人法律救助律师团,为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一直以来,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律师团8名成员,根据指派负责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及时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同时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撑起“一片天”。

  “除了残疾人群体,我们还对正在接受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或属于优抚对象的人员,以及无固定生活来源老年人、军人军属、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市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科叶一壮科长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909件,异地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4件。

  坚持民生至上,三明市聚焦群众“幸福感”,不断探索“互联网+司法”智能化法律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互联网+公证”法律服务,拓展远程视频公证业务。今年初,在意大利服装厂工作的市民林先生,通过远程视频公证的方式,不到半小时就成功办理了签署购房合同、银行抵押贷款等买房相关手续,实现了公证“零接触”、办证“零跑腿”,体验了一把足不出户公证到家的便捷高效服务。

  “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办证流程,落实一次性告知,指导群众通过网络预先上传办证材料,不断扩大最多跑一趟公证事项范围。而对行动不便当事人,或开具相关证明材料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公证机构还提供上门服务、代核查服务。”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科长许家门介绍,截至目前,三市共办理远程视频公证179件,最多跑一趟公证2499件。

  “互联网+律师”,为群众带来更便捷化、公益性、普惠性的法律服务。2021年3月以来, 三明市收集全市律师专业水平评价、奖惩、考核等诚信信息200余条,录入12348福建法律服务网,及时更新律师事务所法治地图数据,进一步方便群众快速查询、精准寻求律师服务,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供给能力。

  同时,开展律企、律村结对共建,组织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与企业党组织、村支部结对联建,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让企业、群众可享受便捷的法律服务,推动全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格局,提升人民群众法治幸福感。

  


聚焦“安全感”,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不久前,三元区司法局组织辖区矫正对象开展“学党史,促矫正,焕新生”主题党史学习教育和法治知识考试,激发社区矫正对象爱党爱国热情,提升教育矫正质量。

   “通过实地走访、技能培训、就业帮扶、落实保障等方式,帮助解决社区矫正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促使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回归社会。”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刘翔表示。

  截至目前,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共走访看望贫困社区矫正对象41人并发放救济金1.6万余元,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职业技术培训256人次,指导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或就学105人次。今年来,全市无社矫对象重新犯罪。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今年4月,清流县龙津镇村民彭某,在帮同乡邓某老房子里拆木料时,不慎被一堵倒下的墙压伤。随后,双方就受伤赔偿费用等问题发生争执,迟迟未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双方协商到龙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最后,经过调解员三次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这是三明市多方聚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源头化解在基层的一个生动实例。全面推广司法所参与行政复议调解;创新“6+1”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模式;落实“四项机制”全力打好“民转刑”专项攻坚战……三明市构建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助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在基层,为群众解决着一桩桩烦心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三明。

  调解纠纷有温度,化解矛盾有力度。三明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新时代调解工作升级版,今年来,全市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145件,调处成功9099件,成功率99.5%。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