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联动,构建纠纷化解“合力网”
近年来,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在公安、法院等部门设置前置关口,开展民事纠纷调解联动工作。一是政法部门联动。选派人民调解员入驻基层公安派出所和法庭,在乡镇成立信访调解工作站,派驻率均达100%。建立公安110报警服务平台与12348法律服务平台联动处置纠纷机制,化解成功率达97.2%。二是行业部门联动。联合妇联、民政等五部门,在全市各婚姻登记中心设立市县两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6+1”模式为婚姻家庭纠纷化解提供“一站式”服务,自建立以来,全市累计调解拟离婚夫妻1.04万对,平均劝和率40.8%。“6+1”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模式作为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利企便民举措经验全省推广。三是企业治理联动。联合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五部门,在全市15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建立“园区枫桥”调解组织,为园区企业2022年处理涉及劳动关系、工伤等案件共164件,为当事人挽回拖欠工资等经济损失共计428.2万元。
二、注重前端,构筑纠纷源头“排查网”
分析研判全市人民调解态势,针对基层矛盾纠纷隐蔽性强,排查难度大,容易从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况,打造基层调解“三支队伍”,加大基层纠纷排查力度,着力解决排查难的问题。一是铺开乡村队伍。在纠纷多发、有条件的村(居)前沿打造由县级财政保障的村(居)专职调解员队伍,全市村(居)专职调解员配备率达64%,居全省第一。尤溪县创新推广“基点调解”模式,在一些矛盾多发、交通不便、调解力量薄弱的山区成立联片调解机制,有效解决农村调解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充实社区队伍。在社区治理前沿进一步充实物业纠纷调解队伍,选聘专职调解员、物业管理专家、热心物业管理的社会人士参与物业纠纷调解,将社区纠纷化解平台设立在最前端,全市9个县(市、区)成立物业纠纷调解组织53个,年均化解物业相关纠纷500余件。三是组建专业队伍。组建有专业人才参与的专业调解队伍,如:在市婚姻登记中心组建由专职调解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组成的婚姻家庭纠纷化解队伍;吸收保险专业知识的退休人员,参与调解法院委托的保险行业纠纷;组建市县两级调解专家库,由律师、医疗人员、农林水专家等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组成一支177名调解专家的专家库,在遇到疑难重大纠纷时随时抽调人员前往调解,确保行业专业性纠纷有专业人士参与化解。
三、注重创新,构成调解方式“特色网”
结合福建省“148”品牌创建活动,开展“人民调解护人民 基层再现新枫桥”专项活动,鼓励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和人民调解组织结合地域特点及自身特色,打造本地的亮点和品牌,持续加强典型培育宣传和挖掘,提炼总结矛盾纠纷化解经验,通过以先促优、以点带面,形成带有典型带动效应的辐射作用。全市跨边界调解、涉侨调解及民间乡贤调解创新机制均受到省司法厅认可并全省推广。一是创新“边界枫桥”机制。紧抓建宁县地处闽赣交界,民间交往频繁,跨边纠纷较多影响边界地区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建立“闽赣边界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联建、联通、联防、联调、联治”的“五联工作机制”,近年来化解边界矛盾纠纷数百件,纠纷标的额达5800余万元。二是创新“乡贤枫桥”机制。围绕清流县乡贤族老观念在乡村深入民心的民情,顺势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五员轮值、乡贤助力”工程,打造“乡贤枫桥”品牌,实现“线上大数据”加“线下小网格”互动互补,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走出一条基层善治新路径。三是创新“涉侨枫桥”机制。分析明溪县侨眷侨属约占人口41.7%,涉侨纠纷日益增多的态势,构建“海内海外联动调解、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的涉侨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围绕“三心三新”打造“侨乡枫桥”新机制。
四、注重保障,构造纠纷化解“兜底网”
全市以文件形式规范人民调解经费纳入县级财政保障,并制定“以案定补”长效运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提高经费标准,两区实现县乡两级财政同补。使人民调解不仅有人做,还有人爱做。一是落实基础。以文件形式规范落实人民调解员基础工资标准并办理相关保险,并将基础工资制落实到有村财能力的村(居),如尤溪基点村专职调解员每月基础工资1300元。切实做好调解员的培训、管理、表彰、慰问、抚恤保障。二是提高案件补贴。根据各县(市、区)财政状况不同程度提高“以案定补”标准,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最高可达4800元/件,有效激发调解员调解热情。三是开展评级。以市县两级人民调解员协会为平台,将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与调解员津补贴挂钩,实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同时通过开展“三争”(即争创金牌调委会、争创金牌调解员和争创金牌调解书)活动,激励调解队伍规范、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