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司法局|陪你走过细雨如烟的雨季
来源:大田县社区矫正管理局 时间:2025-01-20 10:09

  “最近工作还顺利吗?”

  “挺好的,至少能养活自己,我想攒点钱,等解矫后去外面学门技术。”

  “有经常回家看看父母吗?”

  “有,周末时候或者到司法所参加教育和公益活动的时候都会回家看望他们。”

  “下班后每天晚上忙什么呢?”

  “刷刷手机,有时候逛逛街,偶尔和朋友聚餐。”

  “聚餐时候有喝酒吗?”

  “没有,我记得你和我说过,离开父母自己生活,要保护好自己。”

  ……

  这是吴山司法所所长陈美华走访社区矫正对象木木(化名)时的对话。过去一年,吴山司法所工作人员陪着木木走过了17岁的雨季,这一年,他们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也是朋友,更是知心的姐姐。

  风雨肆虐,撑起坚固的伞篷

  第一次见到木木,是做社会调查时,她文静、内向,甚至有点怯懦,调查过程中积极回答问题,但在后续调查中发现,她对司法所工作人员隐瞒了曾经被行政处罚的情况。不久后,经人民法院判决,木木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后来,木木在一次聊天中说到,得知法院判决的那一刻,就像独自站立在疾风骤雨中孤立、无助。年幼时父母对其疏于管教,辍学后务工又结识了不少不良社会青年,沾染了不良习气,加之社会调查时的初步了解,司法所工作人员坚持先为木木撑起坚固的伞篷,隔绝不良习气的侵染,树立在刑意识,做好社区矫正的开篇。

  司法所工作人员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中悉心整理出“生活中易触犯的法律摘录”,为其解读、供其学习,增强其法治观念,筑牢法治意识,让其明白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再从加强日常活动监管和信息化核查,帮助她养成遵规守法的行为习惯,并运用身边人的案例为她描绘一幅重新违法犯罪的残酷景象,进行警示教育。最后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让与木木同村的“氏大人”(矫正小组成员)以邻里相亲的故事向她宣扬中华传统美德,帮助她改正身上的不良习气。

  同时,考虑到木木性格较为内向、敏感、胆小且易害羞,司法所工作人员精心制定了矫正方案,比如在组织她参加公益活动的时候,由作为矫正小组成员的村委会主任安排其在村里参与劳动,在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同时,维护小女生的自尊和情绪。

  微雨如酥,呵护纯净的心田

  社区矫正初期,木木的内心充满挣扎,与父母关系的紧张和期望独立的心理,对孤独的恐惧和友情的向往,让她想摆脱以前的生活状态,却又深陷其中,最终出现了躺平摆烂的心态。司法所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一方面通过微信、电话的方式多与木木聊天、沟通,并多次与木木的父母谈心,了解双方心理想法,充当沟通桥梁。另一方面邀请专业心理老师对木木进行心理画像,情绪疏导,帮助其疏解心理压力。

  成年礼标志着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要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是人的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木木18岁生日那天,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她举办了一场以“青春 成长 感恩 责任”为主题的小型成人礼,让她充分感受大家对她即将跨入社会的关心、爱护、祝愿和期望。简单的仪式,生日蛋糕上跳动的烛光,木木含泪的双眼,化成温暖的双手和如酥的微雨,呵护、滋润她纯净的心田。

  雨歇云散,浇灌烂漫的花穗

  18岁的木木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坚定,她想走出家门,想改变目前“摆烂”的生活状态,想找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养活自己。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她整理就业政策、收集招聘信息、联系企业。终于,木木找到了一份电话客服的工作,迈出了积极向上、重新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木木工作后,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交流反而增多了,有时分享工作中遇见有趣的事;有时分享工作中的难题,并寻求帮助;有时分享和同事们相处时候的难题。司法所工作人员都悉心为她提供帮助,充当耐心的“树洞”,感受雨歇云散后她的活力。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还经常询问她的工作内容,防止她因为对法律内容的不了解导致重新违法犯罪。

  走访结束后,吴山司法所工作人员走出木木的住处,陈美华所长拿出手机,点开与木木的对话框:希望你,脚下有路,远方有光,从此,踏足之处,均是坦途。

  在十七岁的雨季,她有过不安、有过彷徨,但“雨”是成长路上的烟花,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帮助、陪伴下,回望来时路,尽是美景,经过雨季的滋养,往后的她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