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走进永安市曹远镇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常常可见“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活跃的身影。志愿者们采用全新的“三式”普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日常生活,让法治服务可观可感可获取,搭建起法治与民生互联互通的新桥梁。
“沉浸式”普法走新又走心
7月24日,永安市曹远镇“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们一路驱车30公里,途经蜿蜒盘旋的山间小路,来到曹远镇蔡地畲族村,为村民们送法上门,提供“面对面”普法宣传服务。
炎炎夏日,“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们不顾路途疲劳,一下车就忙碌起来。志愿者以就近的“农家小院”为普法宣传“主课堂”,采取“沉浸式”普法方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物权、婚姻家庭、民间借贷、侵权责任等与基层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耐心向村民们传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遗产继承处理、法律援助等相关法律知识运用,通过法治惠民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普法为民,必须重心下沉。永安市曹远镇在充分发挥现有75名“法律明白人”、50名“法治带头人”、104个村(社区)网格员等作用的同时,汇聚集力“一村一法律顾问”、乡贤人士、单位退休干部等社会志愿力量,创新组建25个镇村(社区)两级“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伍和1个“巾帼蒲公英”志愿者队伍,多措并举推动普法宣传活动向基层拓展、延伸,让基层“学法、懂法、尊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阵地式”普法定向又定标
7月4日傍晚,夜幕降临,曹远镇汶四村知青楼前的小庭院里,一场“烟火气”十足的“法治进乡村 庭院恳谈会”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人头攒动,分外热闹。
“刘律师讲的工伤维权知识,很实用,我们老百姓听得懂、好理解,希望以后政府能多办几场这样的恳谈会。”曹远镇汶四村村民老杨对这种定向性、接地气的普法方式竖起大拇指。
普法强基,阵地先行。曹远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人民调解工作室、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农民书屋、村(社区)普法宣传栏等阵地平台,率先构建乡镇、村(社区)、小组等三级普法学法驿站。通过常态化举办文艺演出、普法课堂、夜间恳谈会等基层法治文化活动,用生动鲜活的形式和老百姓听得懂、好理解的方式,倾力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化解、心理咨询等“一站式”普法公益服务,让法治文化有机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同时,曹远镇汶四村党支部还率先与永安市律师事务所联合党支部签订“法律服务乡村振兴”党建共建协议。通过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错峰”普法,织密普法网络,使基层普法的频度、广度、深度不断提升。
“破题式”普法点单又下单
7月初,曹远司法所接到了从“12345”投诉平台转来的一起涉企农民工因养老保险待遇引发的矛盾纠纷。
经深入调查核实,诉求人为4名年满60周岁的农民工,他们因福建某竹业股份有限公司用工需求,被返聘一段时间,之后又因企业不景气被解聘。解聘后,4人才发现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没有具体明确养老保险待遇事项,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退休相关待遇。
在了解案情及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司法人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及相关案例,对企业生产过程的风险把控、企业管理、工伤及合同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分析、“破题”普法,让企业意识到为员工缴纳社保的法定义务。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福建某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愿意一次性支付给4个农民工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仅仅是永安市司法局“破题式”普法的一个缩影。今年来,该局先后组织司法人员深入到福建华邦橡胶厂等企业走访调研,由企业现场“点单”,倾心为企业“把脉开方”、答疑解惑,让企业依法管理水平和依法经营意识不断提升。
“像我们企业工人流动性大,经常会遇到劳动合同、经济纠纷、工伤赔偿等法律问题,司法人员经常上门送法,能够帮助我们依法管理企业,让我们更有精力、更有信心投入到企业发展中。”福建华邦橡胶厂负责人满怀感激地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永安市司法局始终坚持运用法治力量,创新与企业结对共建、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等法治保障,切实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为全方位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黄燕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