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作为朱熹的诞育地,朱子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坂面镇充分挖掘朱子文化的底蕴富矿,通过打造“朱子文化+人民调解”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朱子文化深深植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
“今后我不再上访、闹访了!”近日,坂面镇某村老上访户陈某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发出这样的感慨。
陈某系坂面镇某村村民,2015年厦沙高速过境该村,陈某的林地、祖屋等涉及此次高速征迁。2016年1月,陈某到镇政府反映其林地、祖屋等征迁补偿款未按其个人要求补偿到位,要求政府给予解决。因陈某提出的高额补偿费用不符合政策、法律等规定,政府未能满足其诉求。2016年至2025年期间,陈某多次越级上访、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发布不实言论,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抽丝剥茧,构筑矛盾“透视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朱熹以“源头活水”为喻,深刻阐释了治学应不断求索、追根溯源的哲学观。这启示我们在处理复杂矛盾纠纷时,也应追根溯源,方可对症下药。
面对复杂的信访诉求,坂面镇高度重视信访调解工作,组建一支由镇领导、信访办、司法所等部门组成的“信访调解攻坚专班”,多次召开专班工作会议,对陈某2016年至2025年期间的17次网诉、5次信访记录进行系统梳理,建立“一案一档”工作台账。通过比对高速征迁历史档案、走访陈某族亲、核查高速征迁补偿发放记录,精准查找出陈某个人诉求集中在祖屋补偿款分配纠纷、政策理解偏差、补偿预期失衡等三大矛盾症结点,为靶向施策奠定基础。创新采用“矛盾图谱”工作法,将林地权属、房屋补偿、家族关系等要素可视化呈现,实现问题脉络一目了然。
刚柔并济,筑牢认知“定盘星”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朱熹倡导“宽容”“迁善”“笃厚”“制怒”的为人处世原则,这对纠纷化解也有重要借鉴意义,谕理于调,是定分止争的最佳路径。
“你们不给我办理,我就要到北京去信访。”2023年至2024年间,陈某多次实施越级上访行为。2024年下半年,陈某多次借用抖音短视频平台发表大量不实言论,故意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专班坚持“教育疏导 + 依法处置”双轨并行。一方面,开展“政策面对面”活动,组织县高速征迁指挥部、148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以“模拟补偿测算”“同类案例对比”等方式,帮助陈某理解补偿政策的合法性与公平性;另一方面,对其在抖音平台发布不实言论、越级上访扰乱秩序等行为,依法采取处罚措施,并对其同步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明确信访红线。通过“柔性说理 + 刚性执法”的组合拳,引导陈某从“信访不信法”向“依法维权”转变。
柔性破冰,搭建亲情“连心桥”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朱熹《朱子家训》
朱熹强调“家庭和睦观”,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柔”,每个家庭成员应有各自的角色定位,并使之成为“日用常行之道”。调解工作中同样应以“和”为贵,以法、理、情劝说当事人,通过沟通、协商来解决问题,充分考虑信访人的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以相对温和的方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在调解过程中,专班成员发现陈某对家文化认同较强。于是,专班成员采取“乡贤+人民调解”模式,邀请陈某弟弟、陈某族亲等人组成“亲情调解团”,多次开展“家族议事日”活动,以此来唤醒陈某的血脉亲情。2023年,专班协同陈某弟弟远赴南平顺昌,与族人开展跨地域协商,以“共修祖祠、同祭先祖”为情感纽带,逐步消解利益分歧。同时,专班注重家庭代际沟通,多次约谈陈某儿媳妇,希望通过“隔代亲情唤醒”策略,推动陈某主动参与矛盾化解。
经过多次的上门宣导、家庭代际沟通,陈某的对立情绪有所松动,表示会以解决祖房补偿款分配纠纷为重,不再采取越级信访行为反映诉求。
标本兼治,织密长效“防护网”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内核是“向善去恶”,维护社会和谐美好。
为妥善化解该起信访纠纷,坂面镇建立“动态跟踪—分级响应—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2016年至2025年期间,专班成员定期回访陈某经营的店铺,实时掌握其思想和行为动态;在重要时间节点,镇村启动实施“三级预警”,提前介入稳控。同时,创新设立“矛盾纠纷临时救助金”,对陈某的合理诉求给予适当救助,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
针对同类征迁问题,开展“以案促改”专项行动,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线上通过“微坂面”公众号、微网格微信群等推送案例剖析与政策解读;线下以京口村微课堂党员培训为契机,邀请坂面镇乡贤、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张子辉律师结合征迁补偿分配、民生保障服务等领域典型案例开展“沉浸式”宣讲。此外,在镇村主干道、文化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设置专题展板、悬挂醒目横幅等方式,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氛围,切实推动以案促改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2025年5月16日,通过专班、乡贤、家属等多方努力,陈某终于放下过往,回归正常生活,自愿签订息诉息访承诺书并表示不再通过任何形式上访。
至此,历时十年的信访积案终于化解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